□江德斌
今年9月最高法等联合发布的《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规定,自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但近日有网友反映,不法分子借此新规又出新骗术。他们以卡内提现额度用完为由,先向受害者转账、再让受害者帮忙取现,在拿到现金后,骗子再前往柜台撤销转账。(《新京报》)
这可真验证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转账新规发布之时,就有人担忧此举会催生新的诈骗术。事实也确实如此,转账新规实施才数天功夫,就出现了新骗术,而且是专门利用新规的“时间差”,诱导用户上当实施诈骗。可见,骗子并未在转账新规面前止步,而是仔细研究了新规流程,找出其中的可乘之机,针对性推出新骗术,在部分用户对新规尚不熟悉之际,从而实施诈骗。
目前曝光的诸如“先转账,再取现”“转账发货”等新骗术,均是利用转账新规里的“ATM转账24小时内可以撤销”,在用户对新规不熟悉,或者疏忽大意时,就很容易被新骗术忽悠,导致钱财被骗走。而且,可以预计到,针对转账新规的特点,以后还会出现各种新骗术。类似情况以往已出现过多次,骗子总是与时俱进,花心思研究各种新规定,针对性“发明”新骗术行骗。
骗子确实是专业性的犯罪,各种层出不穷的骗术,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他们很会琢磨规则漏洞,揣摩普通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性弱点,利用各种手段恐吓、威胁、蒙骗、利诱等,令部分意志薄弱、知识面狭窄、容易轻信的人上当受骗。此类犯罪成本低、收益大,追查难度较大。
现在打击电信诈骗的行动频频,也破获了部分大案,抓捕一批犯罪分子,但并未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可见,光靠修改转账规则的做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骗子的狡诈程度,远远超出大众的想象力,也不能依靠单个部门打击,必须形成社会合力,完善各种规则,明确电信产业链条的各环节责任,实现信息共享、及时预警、全方位打击等,让骗子无处遁形。
比如落实电信实名制、银行卡实名制等,明确电信运营商、银行需要把好关,承担相关责任,为用户建起防诈骗防火墙。同时,建立专业的反电信诈骗队伍,研究相应的打击措施,实现统一管理、决策、指挥,利用信息技术排查、锁定犯罪分子,及时挽回用户的钱财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