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漯河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上世纪初有了京汉铁路,兴建了“三尺门”,产生了万祥街。历经沧桑变化,“三尺门”和万祥街也由当初的繁华之地变得冷清起来。如今万祥街上还有个存在61年的老商店,里面的货架、柜台、门板仍保持原样,诉说着漯河的城市变迁。
61年老商店藏身老街道
2月15日,市区解放路北段的万祥街,与城市一些喧嚣热闹的街道相比,这条不宽的街道很不起眼。在万祥街路北沿街居民楼相连之处,一间长约6米的歇山式屋顶的瓦房,就是已经存在61年的老商店。
“我今年都51岁了,这家老商店比我的年龄都大!”附近居民葛喜对记者说。记者看到,这间商店中间有着一米多宽的小门,两侧各有三米多长的大门。两个大门前悬挂和摆放的拖把、扫帚、煤球炉以及锅碗瓢盆等日用杂货。
走进商店内,陈旧的货架和柜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百货。这些柜台和货架已经年代久远了。房顶由发黄的竹竿棍和麻席隔断,据附近的老居民介绍,这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常用的装饰。
商店里友谊牌雪花膏最畅销
老商店如今的店主王大姐告诉记者,她接手这个商店已20多年了,店里卖得最好的还是上海友谊牌雪花膏。“年轻人也许不知道,这个牌子的雪花膏可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奢侈品’。附近上年纪的老居民仍经常来购买。”
万祥街88岁的老居民邢秀娥告诉记者:“这间老房子在解放时兴建的,当时由一名姓宋的经营一家饭店。”1956年,国家进行公私合营,这家饭馆改为商店经营至今。由此算来,这家老商店已经存在61年。
老商店见证城市历史变迁
“这间老商店存在有着必然,万祥街连着三尺门,是过去连接铁路东西的唯一一座“立交桥”,当年可是漯河最繁华之地!”万祥街今年84岁的老居民黄中田说,“那时候,宽不上十米的万祥街,绝对是整个漯河最繁忙的街道。”
随着城市变迁,三尺门和万祥街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间老商店或许也将成为记忆。店主王大姐表示:“这间房子下雨时漏水严重,货架和柜台已变形,我正考虑翻修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