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增瑞
“卖粽子了,大家快来买粽子咯……”端午节,街上传来卖粽子的叫卖声。
以前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并没有吃粽子的印象。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突然有一天,孩子闹着要吃粽子。到街上一看,可不,有一个摊贩,正在叫卖满满一大盆粽子,粽子香喷喷的味道四溢,把孩子的魂儿都给勾了去。看着孩子直勾勾的眼神,恐怕买一两个是填不满他的小肚子的。当时家里并不宽裕,买粽子吃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回家!”妻子把孩子的头强行旋转了180度,并使劲推着他走回家。
一会儿,她找来了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嘀嘀咕咕半天,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粽叶、米、花生、红枣等,摆了满满一厨房。然后冲洗,浸泡,忙得不亦乐乎。包粽子的时候,几个女人嘻嘻哈哈,家长里短,好一阵热闹,我担心,她们也许会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笑声和快乐包进粽子里去。
包完粽子后,借来一口大锅,把粽子都放进去煮。煮了好半天,即使是煮肉,也早该煮烂了。但是,妻子说,不行,还要等等。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又过了好长时间,妻子掀开锅盖,用筷子夹出一个,用冷水浸了浸,解开粽叶,放在我的嘴边说:“你尝尝,熟不熟?”我试着咬了一口,还真好吃。妻子把粽子捞出来,分成几份,分别给帮忙的朋友送过去。
最快乐的是孩子,非得在家门口“炫耀”着吃,那快乐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开心。
儿子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端午,我们家自然还是自己做粽子吃。这倒不是现在买不起,而是自己亲自做,吃得健康,吃得自由,吃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