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品读
不同凡响的橘子
——关于朱自清《背影》的闲话
□盛夏
上中学时读朱自清的《背影》,无论语文老师怎么强调这是历史名篇,我却不觉其好。不就是一个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去北京上大学,等车期间给儿子买几个橘子那些事吗?至于大惊小怪吗?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再去反复阅读,终于悟出其中的妙处。
是的,《背影》是平淡的,平淡得如几个寻常的橘子。其实,《背影》中的故事就是几个橘子。仔细阅读,这几个橘子又是不同寻常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橘子,居然让一个大作家魂牵梦绕多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作者父亲与儿子的第一次对话。对话之后,作者强调“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买几个橘子的小事,为什么不是由身强体壮的儿子去,而要年迈的父亲亲自去呢?首要原因是父亲不放心。试想,翻身下月台,再到对面月台上去买橘子。当时火车轮子很大,月台离地面很高。上上下下,还要翻过铁路,其中的危险难以想象。宁可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心境做儿子未必能完全明白,但父亲一定会了然于心。故事一开始,便决定了几个橘子的不同凡响之处。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了出来。”这是《背影》中第一次出现父亲的背影——“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为什么至今难忘、为什么流泪?因为这几个橘子来之不易——首先父亲年龄大,身体也不太好,其次父亲个子也许不太高,而且身体肥胖,而月台却很高。其间往往返返,上上下下,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了下来”,所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父子离别时刻,没有千言万语的嘱托和叮咛,仅有的几处对话也很平淡,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等。上中学时我真不理解这对父子为何惜字如金,现在我懂了:千言万语都浓缩在几个橘子里,都浓缩进父亲的背影里。大爱无言,沉甸甸的背影足够了。
与其说是朱自清先生想通过《背影》向他的读者传授为文之道,不如说他在教育他的读者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感恩。同时,我深深自责自己当年看淡了这几个橘子,是因为我还没有学会感恩!
再读《背影》我泪流满面,因为我似乎看到了我年迈的父母无数个让人难忘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