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近日,网友“为你锁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称:“在农贸市场购买了一捆10公斤的大葱,回家后发现只有9公斤。这摊贩也太不讲诚信了,真让人郁闷。”(详见本报昨日06版)
这是本报近段时间刊发的第二起市民遭遇不良商贩的报道。12月13日,市民罗先生在市区黄山路与淮河路交叉口附近一流动摊贩处花30多元买了一袋苹果。回家撕开几个苹果上的标签后,发现竟有烂洞,原来商贩帖标签是为了掩盖烂洞。
由于都是流动摊贩,维权较难,两位市民只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其实,他们吃的亏也并不大,权当花钱买教训,下次多个心眼就是了。但两名摊贩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做法着实让人痛心。即使他们可得一时之利,却非长久之计。因为人们不愿,也不会再上第二次当。当大家都不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还能挣到钱吗?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二字,只有做到诚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生意才会越做越大。如果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消费者,甚至为了蝇头小利不惜欺骗消费者,不管手段有多高明,到头来吃亏的终究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