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临近春节,很多市民已早早列出自己的春节购物清单。瓜子、花生、糖果这三样曾经是市民购物清单上的必备产品,然而随着休闲食品种类的增多,逐渐取代了糖果的位置,今年的糖果市场却遭遇了“甜蜜的尴尬”。
2月9日晚上7时,记者来到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在近10多米的糖果区前,各种糖果的包装很是漂亮,但采购糖果的人却不多,有采购的也都是象征性的买一点。
“家里有小孩,怕孩子坏牙,所以糖果不敢多买,过年买糖果就是象征性的买一些,应应景。”正在选购糖果的周女士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消费者春节购买糖果就是为了过节时招待亲朋好友,自己真正食用的并不多。糖果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过年的气氛所买的。
在超市里正在购物的马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过年可不比我们那时候过年,除了糖果没啥吃的,我们买糖,也就是老习惯了,少买一点,有点年味儿。”
记者随后采访了在糖果采购区工作的李女士,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糖果不比以前销量大了,但春节依旧是糖果销量最好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大品牌的。
“目前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不甜’渐渐成为吃糖的一种主流消费方向。很多商家也都推出了以木糖醇为原料的糖,也很受市民的欢迎。”李女士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糖果的销量有所下降,可是巧克力、坚果、和一些无糖产品却更多的出现在市民的春节购物清单上。
“我母亲血糖高,所以买了糖她也没法吃,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休闲产品种类也多了,我看有很多无糖饼干,给母亲买点就替代干果了。”正在选购无糖饼干的于清丽对记者说。
而在摆放坚果的货架前,开心果、腰果、碧根果等近几天销量则持续上升。该货架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干果炒货的热销还得益于养生观念的转变,其营养保健功能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