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臣
农历大年初一,是村民们过年最清闲的一天。一大早,我吃过饭就来到街上和几个同龄人聊了起来。忽然,听见那边传来说笑声。
“‘所长’过年好!”
“你好!你好!过年好!”
两人一边握手一边递烟问候,很是亲热。
“哦,新富又当‘所长’啦!”大伙不约而同地朝他们看去。
这时,邻居二狗插话:“可不是?人家新富在市区包了三个打扫厕所的活儿,一个厕所每月800元,三个就是2400元!”
“人家新富真会混,二次当‘所长’。”其他人也议论纷纷。
众所周知,“所长”是新富的绰号。他今年65岁,爱说爱笑,性格开朗,关键是身体健壮,干起农活“呱呱”叫。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队的时候,就多次被评为“五好民兵”。那时,村东头有一个厕所,粪池满了也没人担。新富发现后,和两个民兵一商量,三人每天早早起床轮着担大粪,并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发现后,很快向队长汇报,之后不仅开会表扬,还给他们每人加了工分,新富的“所长”绰号也由此而来。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新富和村里几个小伙子当起了泥瓦匠,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干就是三十四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后来,儿女们逐渐长大,他家的庭院也焕然一新:楼房替代了草房,电灯替代了煤油灯,院里的土地也换成了水泥地……不过,新富的头发也渐渐白了,干体力活不像年轻时那么轻松。于是,他不干泥瓦匠了,很快在市区找到打扫厕所的工作。从此,“所长”的绰号很快又传遍全村。
这时,街上聊天的人越来越多,“所长”与大家一一握手,便聊起在市区打扫厕所的故事:“去年8月,我在市区包了三个厕所。说实话,上点年纪干啥活儿都不容易。开工第一天,就有人给我说前任‘所长’的事儿,说那人利用工作之便卖卫生纸乱收费,被人举报后工作也没了。我新富可不学那种人,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三个厕所上午轮番打扫几次,下午再打扫几次,有时忙得午饭也顾不上吃。由于我工作表现突出,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呢!”
“其实,咱们只要肯吃苦,不怕脏,啥工作都能干好!”新富一脸笑意,几个年轻人也纷纷点头。从新富身上,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农民越过越好的日子,还有越来越满足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