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25日 星期
穿梭大街小巷 为城市“挑刺儿”
采集员姜会娅的一天

姜会娅在工作中。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找出城市或大或小的问题。他们就是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简称数管中心)的采集员。

采集员每天就工作在大街小巷,却有很多市民并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5月23日,记者跟随采集员姜会娅,体验她一天的工作。

转片区,火眼金睛找问题

不到早上8点,姜会娅就出现在市区嵩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她担任采集员已有两年半时间,对所负责的交通路以西、淞江路以北、太行山路以东、龙江路以南区域,可谓了如指掌。哪里的设施出现损坏、哪里的商户占道经营、哪里的垃圾没有清理……任何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因为负责区域面积大,靠步行方式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所以姜会娅通常骑电动车工作。“一天大概要转10圈,电动车半天就要充一次电。”姜会娅说。

说话间,姜会娅带着记者来到市区太行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附近。在路口向东约100米处,她发现一堆垃圾无人清理。姜会娅拿出手机,对着垃圾分别拍了近景和远景,随后通过APP将问题、位置和照片上传至数管中心,等待平台处理。一上午时间,姜会娅共找出16个问题,涉及市容市貌、街面秩序、道路交通等。

除了找出存在的问题,姜会娅还要核查问题。“问题上报数管中心后,那边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解决。我这边要随时关注问题处理进度,解决后再次上报数管中心。”姜会娅说。

经过一天8小时的工作,姜会娅上报30个问题,核查35个问题,收获满满。工作结束后,记者皮肤已经被晒得发红,感到很疲倦。“有时候确实感觉腰酸背痛的,但干的时间长了,我已经习惯了。”姜会娅说。

谈工作,希望多些理解

其实,相比辛苦和汗水,最让采集员难以承受的是部分市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在市区嫩江路,姜会娅发现一家商铺门前存在私搭乱建现象。正当她拿出手机准备拍照时,商户走过来对她说:“别拍了,赶紧走。”姜会娅告诉记者,由于自己长期在这里工作,一些商户一看见她就格外警惕。“这还算是好的,有的商户还破口大骂,有的甚至直接上来抢手机。”姜会娅说,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采集员们都很无奈。“我们是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而工作的,但求多一分理解。”姜会娅说,希望更多市民参与“创文”,一起享受城市文明带来的实惠。

采访结束时,姜会娅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无论严寒酷暑都要上岗,工资也不高,但一想到自己发现的那么多问题得到解决,就有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为了这个城市更美好,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我们会再接再厉,为漯河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尽一份力。”姜会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