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
近日,不少网友向媒体吐槽“跨省注销手机号太麻烦”——用户想跨省异地注销手机号,均被告之“外地营业厅不能销户,只能回到注册地才能办理”。据了解,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注销方面采取的举措基本一致,都得回注册地办理,跨省异地注销在线上、线下全都实现不了。(人民网)
工作、学习的地方换了,要注销原来的手机号,却被告知“只能回到注册地才能办理”。如此注销方式,确实是折腾人,在技术上和法理上也说不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如果跨省异地注册使用手机号完全没有问题,却不能实现“跨省注销”,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众所周知,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许多领域已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在公共服务领域,近年来,“身份证异地跨省办理”“医保异地跨省结算”均已顺利实现;在商业服务领域,“银行卡跨省异地注销”“火车票跨省异地挂失”同样也不存在任何问题。这种背景下,同样是跨省经营的“国字头”电信运营商,竟然做不到“跨省异地注销”,岂不是咄咄怪事?
据报道,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目前电信企业的公司总部不直接管业务,号码业务都归各省属地公司办理,由于跨省的客户数据共享程度低,导致客户无法异地注销手机号。另外,各省公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一个省注销异地手机卡,相当于给异地省公司减少了一名客户。这些解释或许是事实,但在理性层面显然站不住脚。在今天崇尚和强调“数据共享”的大数据时代,不同企业甚至行业的数据都已做到共享,同一家电信运营商的“跨省客户数据”,岂能因为“内部竞争”而不能共享?其实,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他们并非“不能”,而是基于自身利益“不愿为”。
鉴于此,要想彻底解决“跨省注销手机号”的难题,恐怕不能仅凭运营商的自觉,最终还是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介入,像取消“漫游费”那样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