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7月12日 星期

“摩的”卷土重来 公然扎堆揽客

新天地美食街口“摩的”排长队。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近段时间,记者在新天地美食街勤俭巷口发现,每到晚上8点钟左右,这个美食街的出口处就排起长长的电动三轮车队伍。记者经多方调查,确定这是拉客的“摩的”。

20多辆“摩的”排队揽客

7月10晚9点,记者来到这个路口。七八辆“摩的”一字排在交通路西边的非机动车道上。“警察晚上7:30下班,我7:40就来了。”一名身穿灰黄色T恤的中年男子坐在一辆白色“摩的”上,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向美食街张望,见到食客从美食街走出来,便主动上前搭讪:“去哪里?上车吧,便宜,还快。”记者随后和这名中年男子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最近一个多月来,他晚上吃完饭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到这个路口。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的电动三轮车原来是为了接送孙子用的,后来他看到这里有很多拉客的“摩的”,用的都是电动三轮车,就也来这里拉客了。

热闹的美食街不时走出一些年轻食客。“去漯河大学多少钱?”看到夜市口就有“摩的”,两个年轻姑娘问“摩的”师傅。“7块钱,走吧?”排在第一位的“摩的”师傅热情地回应。“好的,走吧。”说完,两位姑娘上了车。

晚上9点30分,一辆辆“摩的”在美食街口南北两侧排起长长的队伍。记者数了一下,有17辆。“最多时有20多辆!”新天地美食街停车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摩的”停车时常把路口堵住,影响停车场车辆进出。

“摩的”师傅中有60多岁的老人

“摩的”师傅王先生排在队伍的中间,还得一段时间才能轮到他拉客,记者就和他闲聊起来。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5月购买了这辆价值6000元的电动三轮车。“速度能达到44码,续航能力在65公里左右。”王先生向记者介绍起他的车。

“坐‘摩的’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比出租车实惠,在市区跑得也快。”王先生告诉记者,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60多岁的大娘,已经在这个路口做很长时间“摩的”生意了。“你这么大年龄开车,乘客放心不放心?”记者在王先生介绍下,和旁边这位大娘聊了起来。“没啥!平常接孩子,晚上就出来拉活。”大娘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两名学生模样的乘客。乘客上车坐稳后,大娘一踩油门,“摩的”就开走了。

记者调查发现,“摩的”师傅既有饭店厨师,也有在企业上班的。一名50多岁的“摩的”师傅告诉记者,他家住贸易区,没上班,靠拉“摩的”维持生活。

在晚上拉客,交警来了就跑

“去年5月买的车,8月就挣回车钱了。”“摩的”师傅王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很多市区道路在整修,市民开车不方便,坐“摩的”的乘客就多了。“那段时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王先生正在和记者聊天,一个穿黑色T恤的小伙子走过来,说要去源汇区问十乡,王先生表示可以去。“多少钱?”小伙子问。“40元。”小伙子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还是走向停在路边的一辆出租车。

“都晚上10点多了,跑到乡下去,安全吗?”记者问王先生。“没事,开慢点就行了。”王先生轻描淡写地说。

记者在和多个“摩的”师傅交谈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漯河火车站、汽车站和美食街交通路口拉客,时间基本上是晚上8点到12点。“晚上没人查,交警来了就跑。”一名“摩的”师傅告诉记者,我市曾经对“摩的”进行专项整治,“摩的”销声匿迹了。这段时间管理松动,“摩的”又出现了。

“摩的”为何卷土重来,有关部门对此有何监管措施?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