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暑假期间,市图书馆里人员爆满,部分爱闹的小朋友在馆里嬉戏玩耍,让别的孩子和家长感到嘈杂,十分无奈。(详见本报8月10日08版)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小朋友,常被称之为“熊孩子”。有时,“熊孩子”“熊”起来,让人很无奈,束手无策,打不得骂不得,只能默默忍受。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别人的好言相劝,有的家长却理直气壮地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为孩子开脱。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不懂规矩,他们不知道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序良俗。这就要求家长在“熊孩子”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毕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给孩子补上“守规矩”这堂课,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否则会影响他人,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懂规矩、知敬畏。
总之,“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家长”,要么做不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不了榜样;要么一味地以“孩子小不懂事”为其开脱,放任不管,任由孩子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