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9日 星期

新时代 记者肩负新使命


□本报记者 杨 旭

11月8日于大众而言,无非是雨后初晴阳光好,但于侪辈同仁,却是一年一度铭记于心的大日子。

记者一职,我自幼便心向往之。课堂上,它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背诵的深情史诗;在我眼中,它是一个个直扑一线的勇敢身影,也是一篇篇力透纸背的社会缩影。人们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那时的我还只能看到这无上荣光,并不能体会其中甘苦。

五年前,我满心憧憬地走进漯河日报社,曾经的高山景行变为了眼前的一桌一笔,我才有幸感受到记者二字之重。五年间,我作为编辑经历过为了及时报道一场比赛的夙夜坚守,品尝过润色一段文字的推敲之苦。成为记者后,也曾多少次栉风沐雨地奔波采访,不厌其烦地倾听交谈。然而,所得赞美有之,嘲讽有之,我才知身为记者要听的不仅掌声,还有嘘声,并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明智。

直到去年2月7日大雪纷飞的夜晚。临颍12岁女孩不慎坠入机井,我的同事陶小敏、杨光在泥泞不堪的雪地摸爬滚打近9个小时,记录下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营救场景。当小女孩被救出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于凌晨3点回到单位。

听到此番经历,我心潮澎湃,又不得不生出自省:自己过往付出是否足以匹配职业使命?什么才是记者的担当?

环顾四周,谁不是一支笔书写人生百态,一台相机记录人间冷暖。加班熬夜,他们甘于幕后;忙碌奔波,他们冲在前沿。回首来路,我才恍然大悟,我们是站在时代潮头的瞭望者、记录者,我们报道的不仅是真相,更是对社会的担当。那些曾经仰慕的文字,不只出于生花妙笔,更出于走过崎岖的双脚和始终不渝的本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行者的脚印为我指引,给我激励,我已经背起行囊,定当奋起直追。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