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5日 星期

志愿服务 漯河靓丽的城市名片

志愿者在路口劝导文明出行。
志愿者到社区空巢老人家里慰问。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如今,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到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着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得志愿服务成为漯河靓丽的城市名片。

成立128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4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实名注册志愿者18.7万余人,组织全市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敬老爱老、环境保护、爱心助学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市文明办把志愿服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先后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漯河人的精神血脉,推动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前,向外界展现着漯河的文明形象。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

12月4日,记者在沙北街道嵩山社区服务大厅看到一面爱心超市的宣传墙,上面写着红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还详细地介绍着志愿服务兑换细则,包括技术标准、兑换标准、积分累计、兑换程序等。旁边的一个架子上,摆放着洗衣粉、热水壶、布娃娃等物品。

“这些礼品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兑换的。自从实行积分兑礼品的方法以后,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社区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礼品,只是《漯河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实施办法》的其中一项。为了引导更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我市出台了《漯河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实施办法》,并通过多种形式评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构建起了一套针对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保障的制度体系,用“反哺”的方式促进了志愿服务常态化。

为了完善制度,市文明办出台了《漯河市志愿服务行动制度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根据志愿服务需求,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扶持重点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与此同时,认真落实省文明办学雷锋志愿培训服务计划,举办全市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邀请河南大学教授付光伟、朱磊两位教授,指导全市1000多名志愿服务骨干加强学习,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实践能力。

成立专业志愿者队伍

对于家住市区黄河路幸福春天小区的苏子华和李秀荣夫妇来说,每周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漯河市妈妈团成员的到来。“孩子们都在外地,他们就跟我的孩子一样,帮我们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贴心得很。”今年83岁的李秀荣说。

“我们43位爱心妈妈对郾城区7个社区老人情况进行深入的摸底调研,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每位老人建立了详细的信息档案,定期走进老人家中给予生活、就医帮扶。”妈妈团负责人武艳丽说,“比如,金山社区的一位残疾老太太,爱心妈妈只要烙馍或蒸馍了都会给她送过去,就像关爱自己家的老人一样。”

漯河市妈妈团所做的,正是我市实施的“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这也为我市关爱空巢孤寡老人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积极探索。

为了开展好志愿服务,充分运用志愿者资源,我市组建一支稳定而又有效的专业志愿者队伍。

其中,市文明办指导郾城区卫计委成立“天使服务队”,以“服务群众生活,医疗卫生惠民”为主题,以所辖七个社居委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儿童、妇女、贫困患者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医疗卫生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增强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另外,团结全市文艺骨干力量,设计“红色文艺轻骑兵进社区”项目,了解社区需求,创作或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等,激发大家参与热情,营造积极和谐、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

志愿服务工作亮点纷呈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通过打造亮点展现城市文明形象。市文明办以开展志愿活动为载体,让志愿服务工作亮点纷呈。围绕全市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和脱贫任务重的县、乡、村以及特殊贫困群体,组建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文化、传新风、传科技等团队,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遍及贫困地区最基层,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群众所需所盼,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鼓励和引导党员志愿服务者积极走进农村,开展志愿活动。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孝善敬老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生活困难群众、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广泛征集一批有针对性、易实现的“微心愿”,发动党员志愿者主动对接认领,帮助困难群众达成心愿。

“接下来,我们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完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发展和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