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桑榆晚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在仓库当保安、义务去爱心粥屋帮忙、精心照顾老父亲
73岁吴新成每天闲不住

吴新成在爱心粥屋义务洗碗。

虽然已经73岁,但吴新成并没有闲下来:在仓库当保安,义务去爱心粥屋帮忙,精心照顾老父亲……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事情很简单,但吴新成做得一丝不苟,并且已经坚持了四年多。1月9日,记者采访了吴新成。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1

为人勤快 做事认真

笔挺的身板、矫健的步伐,这是吴新成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被提前告知,记者怎么也不会猜出这是一位七旬老人。“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看起来不像70多岁,我1946年出生,算起来今年都73岁了。”吴新成笑着说。

目前,吴新成在市区纬一路一个仓库当保安。“我当保安的时间加起来有十多年了。”吴新成说,女儿家在宏昌新苑小区,他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他当保安的仓库就在小区旁边。“干啥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干保安也是如此,就要保证安全,有时间要加强巡逻。我曾经在一家单位看大门有8年时间,我去之前有几辆自行车在院子里被偷,我去之后一辆都没丢过。”吴新成说。

吴新成说,由于家庭原因,他只上过小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书籍的热爱。“我母亲去世得早,我是由奶奶带大的。小时候没钱买书就借着看,挣钱后经常买书看。现在,我看书很方便,女婿书柜里的书可以随便挑。”吴新成说,《水浒传》等名著,他从小就看,一直喜欢看的就是《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革命题材的历史小说以及革命人物传记。热心的吴新成还经常把书借给别人,分享读书体会。“小区里有几个爱看书的老人,我们经常交换书籍,没事谈谈书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吴新成说。

2

义务去爱心粥屋帮忙

1月9日上午9点多,记者见到吴新成时,他在纬一路爱心粥屋内洗碗,面前一个大盆内堆着百余个不锈钢碗,他拿起几个放到接满水的盆子里,用洗碗布挨个将碗内外仔细擦洗一遍,然后再放到另外一个盆子里清洗。“这些碗全部洗完得40分钟左右,洗完还要放消毒柜内消毒。”吴新成一边洗碗一边告诉记者,“我离这儿近,只要有时间就过来干活。”

每天晚上,吴新成都会来到粥屋,清洗红薯或南瓜,去皮、切块,把麦仁等食材洗净泡上,然后将锅内接满水;第二天凌晨3点多,他起床来到粥屋,着手熬粥,遇到没人炒菜的时候,他就边熬粥边准备炒菜,忙完这些,再将桌子和板凳摆放到外边;早上5点多,待前来粥屋帮忙的人多起来,他会默默离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午,趁着不忙的时候,他再次到粥屋,刷碗洗筷、拖地打扫……“新成哥特别热心,粥屋熬粥经常需要玉米,他就骑着三轮车去附近村内买玉米,再去磨成面;夏天会做豇豆的他帮粥屋晒豇豆,每天早上端出去,晚上端回来,从不嫌麻烦。”提及吴新成,粥屋负责人李洪赞不绝口。

“我14岁辍学就开始在家干活,擀面条、蒸馍、烙馍等家常饭都会做,也忙习惯了,在粥屋做的这点事儿不算啥。”吴新成说。

3

孝敬老人受称赞

吴新成老家在西城区阴阳镇赵顿庄村。四年前,为了方便照顾老父亲,吴新成把父亲接到了市区,考虑到父亲上下楼不方便,就将父亲安置在小区附近的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是我老板的,离我当保安的仓库很近,方便照顾父亲。以前父亲在老家住,不管刮风下雨,我每天下班都要回家照顾他。老板知道后,就把这间房子腾出来,而且说什么也不要房租。”吴新成说。

当天上午,记者在吴新成的带领下来到老人的住处。推开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里面开着空调,暖意融融。房间不大,收拾得整齐又干净,有序地摆放着床、桌子、茶几等物品,桌子上还放着一台电视机。“我怕父亲冻着或热着,就给他买了一台空调。父亲喜欢看戏曲节目,就专门装了一台电视。”吴新成说。

“新成待我真是好。”吴新成的父亲吴瑞鹏说着竖起了大拇指,每天早上,吴新成把热水倒好,伺候父亲洗脸、刷牙;晚上打好热水给他泡脚,隔段时间带他去洗澡。在吴新成的照顾下,他生活得很舒心。“新成照顾得很细心,前段时间,我脚肿了,新成带着我去医院做检查,后来医生说是因为坐得时间久了,让适当运动。回来后,新成陪着我散步,寸步不离。”吴瑞鹏说。

吴新成说,虽然父亲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家里的第一碗饭永远都是父亲的。“每天中午和晚上做好饭,我先用饭盒给父亲送过来。等他吃好后,我再回去吃饭。”吴新成说,他的女儿、女婿也非常孝顺,外孙女也很懂事。“饼干等糕点以及水果,女儿女婿隔段时间就会买点送过来,更别提穿的、用的了,待父亲可亲了。”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