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刚刚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还有多部翻拍自韩国的国产片,整体票房都不是很理想。那么,为何翻拍作品多以失败告终呢?不外乎以下三种因素。
剧本:过于依赖原作
中国电影在翻拍韩国电影时,往往是依葫芦画瓢,剧本照搬原著,太依赖于原作,没有做太多本土化的创新。比如,刘杰执导的《捉迷藏》在剧本上就高度还原了韩版,但是作为一部悬疑片,很多观众都看过原版,中国版本再没有任何创新的话,观众看起来就没有新鲜感。
演员:流量明星演技差
或许是因为投资压力,中国版在选择演员时会更倾向流量明星,典型的例子便是《我是证人》中的杨幂与鹿晗,因为杨幂饰演的角色是一个盲人,难度特别大,虽然能看出她的努力,但演技还是被很多观众诟病。另外,《“大”人物》中的包贝尔也是被观众诟病的一个失败选角,观众很难将包贝尔的形象与一个富二代公子哥儿联系在一起,原作中这个角色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刘亚仁。
观众:先入为主意识重
其实,无论何种形式的翻拍,都不讨好。毕竟被翻拍的作品,在口碑或者票房上都很有影响力,观众评价翻拍的作品总是会带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国内也有一些作品,比如杜琪峰豆瓣评分7.3分的作品《毒战》被韩国翻拍成同名电影,豆瓣评分6.4分。豆瓣评分7.7分的国产片《全民目击》被韩国翻拍成《沉默》,豆瓣评分仅有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