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梅
一抹绿意,勾起浓郁的芬芳。层层包裹着的粽子香香甜甜,馨香之气弥散在唇齿间,我在回味,也在寻找那丢失在粽叶里面的欢乐童年。
每年的端午节那几天,正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繁忙景象。
记得端午节那一天,母亲一大早煮好一大锅大蒜和鸡蛋,并嘱咐我们姐妹几个,大蒜可以随便吃,但鸡蛋每人只能吃两个,只有父亲和奶奶可以多吃几个。然后交代我们用大蒜水先洗脸后洗脚,这样大热天可以预防红眼病,夏天赤脚走泥泞路脚不肿。嘱咐完毕,母亲手拿着镰刀匆忙地随着生产队的社员们去割麦。
那个时候,我们只在书本上看见过“粽子”这两个字,而真正的“粽子”我们还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所以说,端午节我们只煮鸡蛋和大蒜,那时的大米是很少见的,更不用说江米粳米之类的食物了。
端午节头几天,奶奶在大街上的“货郎担”买回一大包雄黄和一小包麝香,顺便挑选了五种颜色的花头绳。端午节这天,奶奶把雄黄倒在一个瓷碗内,到比较富裕的农户家里去“借”酒,这碗底里的酒就成了“雄黄酒”,让我们每人喝上一小口,并在妹妹的额头上、肚脐上涂抹了几滴雄黄酒。然后拿出五种颜色不同的细毛线配成“五色线”,给我和妹妹戴上。
这个时候,我们的脚脖、手腕、脖颈都被五色线所缠绕。妹妹的脖颈处还佩戴一个小鸡心香囊,里面塞满了麝香,这个香囊是奶奶用碎花布精心缝制的,下面还有七八串彩色流苏,是用洁白的大蒜和五颜六色的碎花布串联在一起的。这个香囊闻着清香,看着漂亮,是我们儿时的最爱,是端午节最珍贵最有意义的一件饰品。
我们姐妹四个只有妹妹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我从来都没有佩戴过。因为好奇,我便问奶奶:“怎么每年的端午都要佩戴五色线和香囊呢?”奶奶笑着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据说是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妖魔,小孩子不会受到惊吓。雄黄酒可以杀百虫的毒液,到了夏天,我们睡在地上,不会被蝎子蜈蚣叮咬。香囊里的麝香用来驱蚊蝇驱汗味,用处可大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逐渐好转,直到结婚后,在我们村里的集市上见到了粽子的模样。每年端午节那几天,集市上有几个卖粽子的小商贩,往往叫卖声刚落,摊前就聚集了好多人。不大一会儿,一个大圆铁桶的粽子卖得精光。
那时候他们包的粽子简单而又精细,里面除了一小块江米,什么也没有,吃的时候还需要蘸一些白砂糖增添味道。
等一层层剥开后,一口一个,还没等细细品味早已咽到肚子里去了。只好等着第二天再买几个尝尝鲜。
时隔二十多年,端午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大小超市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香甜的、有肉类的,各种口味应有尽有。现在我们的日子就像这甜蜜的粽子,等一层层剥开后,可以慢慢品尝其中的味道。这里面有欢笑、有团聚,也有诉说不完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