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英
“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看完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后,我被作品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对画画的无比执着深深打动。他如朝圣者一样,踏上了对理想坚定追寻的道路,无论命运如何对他进行折磨,都始终未曾抛弃心中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整部书中,“月亮”象征着高尚的理想追求,是诗与远方;“六便士”则是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基本生活条件,是“生活中的苟且”。故事中,年近不惑的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有着很高的收入,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居住在惹人羡慕的别墅,社会地位很高。可突然有一天,他放弃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束缚,带上画架去远方追寻他心中的绘画梦想。贫穷潦倒的他住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终日遭受着疾病侵扰,他的绘画作品一幅也没有卖出,最后痛苦地离开人世。而他生前最满意的画作也被烧掉,永远无法在世间流传。虽然最终他的作品受到世人认可,却是在他死去很长时间了。
毫无疑问,思特里克兰德冲破了禁锢的枷锁,彻底解放了依附着肉体的灵魂。他存在于现实之中,灵魂却游荡在现实世界之外。他一心追求着心中的诗与远方,对艺术创作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在精神世界的不断碰撞与冲击中,终于完成了经典之作,这种追求自我的顽强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如果说,思特里克兰德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他比别人更加服从于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需求,而且勇敢地丢下世间一切的名和利,去追求存在很大风险的内心世界。他洒脱地选择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沉浸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世界里,而不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成为追求现世安稳的平凡大众。
成功究竟是什么?这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认为自己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月亮和六便士》告诉我们,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和认知大不相同,于是便衍生了许许多多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应该认清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