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桑榆晚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5日 星期
在旺旺家缘小区,30多位居民组建了一个艺术团,他们说:
“我们每天的日子唱着过”

大家聚在一起排练节目。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路旺旺家缘小区,有一群老年人因为戏曲而结缘:他们一起学习乐理知识,一起外出演出、做公益活动,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因为戏曲,生活在一个小区里的他们,邻里关系变得更近了,彼此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近日,记者采访了这群老人,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1

大家因为戏曲聚在一起

7月1日下午4点多,骄阳似火,在湘江路与燕山路交叉口东北角的游园内,十多位老人正忙着排练节目。“我们正在排练《江姐》选段,为了庆祝‘七一’建党节,我们早在半个多月前就挑选好曲目,然后在一起排练。”正在指挥大家排练的罗世杰告诉记者。

这些老人都是旺旺家缘小区的居民,2015年,他们因为喜欢戏曲走到了一起。“我喜欢唱戏和拉二胡,因为照顾孙辈搬到这里后,闲来没事就去车棚门口拉上几段,几位邻居很感兴趣,我伴奏,他们即兴演唱。”于安收说,后来大家就熟悉了。由于担心影响邻居,大家就约到游园里,边拉边唱。“一开始,就我们四五个人一起唱;现在,我们也是一支大队伍了,小区里有30多位喜欢戏曲的老人加入进来,大家有时间就出来唱。”

记者注意到,因为天气炎热,几位老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天气虽然很热,但是没有我们喜欢戏曲的热情高,而且马上要演出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排练。”赵祥告诉记者。

2

共同学习乐理知识

手板、笙、二胡、硒鼓……演出时,队员们的乐器一应俱全,而且个个演奏得有模有样。“尽管我们不是专业出身,但我们爱学习,这些乐器都是自己购买,买回来后共同学习。”老人们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多数队员对乐理知识和乐器一无所知。但在于安收、赵祥等队员的帮助下,队员们开始尝试学习乐理知识和乐器。

“我喜欢唱戏,懂些乐理知识,他们谁不懂了就教他们。”于安收说,他从网上下载曲谱、演唱视频和唱段,大家一起学习。队员们也很努力,学得很认真,一些队员还购买了自己感兴趣的乐器。

2016年,没有乐理知识基础的张付功,购买了喜欢的乐器笙。“那段时间,我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在研究笙的吹奏技巧,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张付功说,经过队员们的指导,加上自己在网上下载视频学习。如今,他已经能娴熟地吹出完整的曲子。而他勤学苦练的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赏。“现在,大家都叫我张笙,我也乐于接受。”张付功说,他要感谢这个团队,否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60岁时学会年轻时就喜欢的乐器。

3

积极参与公益演出

每逢大型节日,这群老人们都会忙活一阵子。“我们编排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节目,传递正能量。”罗世杰说,比如他们正在排练的节目,就是歌颂江姐的革命精神。如今,每周三和周日晚上,都成了他们为社区居民固定演出的时间。

“大家热情可高了,如果演出定好角色,大家都积极配合,自费购买服装。”罗世杰说,比如,在排练豫剧《朝阳沟》选段时,队员胡群饰演银环妈妈、朱玉华饰演银环;在曲剧《恶婆婆》中,赵秀敏饰演婆婆,宋白饱满媳妇,他们都主动购买服装。“通过演出心情格外舒畅,买套服装不算什么。”今年72岁的朱玉华说。

除了参与热情高,队员们还很热心,为团队付出不计回报:队员赵祥花费近万元购买了调音台、音箱、灯光等演出设备;为了管理好这些设备,队员罗世杰特意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在演出前后运送设备……

戏曲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给大家带来好心情。“过去,大家虽然住在一个小区,但彼此并不熟识;现在因为戏曲,大家成了好朋友,就像一家人一样。”罗世杰说,“大家在一起每天开心得不得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不仅自己开心,我们要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在一起演出之余,他们还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今,他们成为湘江路社区戏曲志愿者文艺队。“他们经常去敬老院里慰问演出,给那里的老人们表演节目,而且社区里举办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湘江路社居委主任刘嘉英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