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父母陪着儿子读书学习、游山玩水的照片在朋友圈引发了关于亲子陪伴的讨论。照片中,从孩子4岁开始,5年来,父母陪着孩子读书、练字、踢球、爬山。从把孩子抱在怀里扛在肩膀,到与孩子手拉手一起走。时光在流逝,孩子在成长,不变的是父母一直陪在左右。近日,记者采访了照片中的一家人,就如何做好亲子陪伴,进行探讨。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
父母陪伴 培养优秀的孩子
照片的小男孩叫黄子轩,今年9岁半,是一名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提起黄子轩,她的老师王彦珍赞不绝口。“这个孩子的字写得好,学习成绩优异,会弹钢琴、爱运动,个人修养也特别好。这个学期得了‘三好学生’‘奥数二等奖’‘书法一等奖’三张奖状。”王彦珍说,据她的了解,在黄子轩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他的父母都真正做到了有效的陪伴,这也是孩子优秀的主要原因。
黄子轩的爸爸黄大伟是一名医生,妈妈李澜原本也是医生,工作很忙。李澜在黄子轩出生后,为了更好地陪孩子成长,选择了辞职。后来,黄子轩上了幼儿园,她又重返职场,学习了纹绣、形象设计,目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为了工作把孩子交给长辈照顾,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在我看来是一种遗憾。”关于亲子陪伴,李澜这样说,“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都不想缺位。”
2
分工明确 陪孩子一起成长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普遍比较关注,但大部分家长并没有真正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而黄子轩的父母,是跟孩子一起学习的。
7月13日19时许,记者来到黄子轩的家中,爸爸黄大伟还没有下班,黄子轩正和妈妈一起练字。母子两人坐在一起,手握毛笔认真写字的模样,最好地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今年学校举行的书画作品比赛中,黄子轩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的书法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母。为了让儿子把字写好,在黄子轩进入小学前,黄大伟和李澜都先学习了书法。闲暇时间,他们一家人经常在家练习软笔、硬笔书法。
“黄子轩是学校博雅社团书法班的成员,小到平时博雅课,大到每次参加书法比赛,父母都会陪着他练习。久而久之,他们全家在书法方面都很厉害了。”王彦珍告诉记者,这方面,黄子轩一家已经成了班里其他家庭学习的榜样。
“我们有分工,一般爸爸陪他练字比较多,我主要是陪他写作业、读书。”李澜说,她基本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并利用路上的十几分钟时间,跟孩子一起记英语单词。儿子学英语一年来,她也跟着学了很多。孩子每天写作业,她就在一旁看书,大多是看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闲暇时间,她会陪着孩子打羽毛球、跳绳,爸爸陪孩子打篮球、跑步。每个长假,他们都会一起带孩子去旅游,这个暑假打算带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子关系的构建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李澜说,她认为,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他和爱人送给孩子和家庭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