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业
适值三伏天,在享受空调带来的凉风惬意之时,我却总会想起儿时那酷暑难耐的夏季。
那时候的农村老家一来是没有通电,二来根本不知道“空调”是何物,一到炎炎夏日,扇子就成了男女老少最亲密的伙伴,它是老家人度夏的依靠,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宝”,可以用它扇来凉风,还可以用它驱除身边的蚊蝇,它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尤物,给人以清凉,给人以舒心。
扇子有芭蕉扇、纸折扇、团扇等,不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老家人多是使用芭蕉扇。而对于我们这些上学的学生来说,会就地取材制作一个简易的纸折扇。偶尔也会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把一个真正竹篾做骨架的纸折扇带到学校,那一定会令好多人羡慕。一旦有人想借去用用,折扇的主人就会把写有“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或“扇子有风,拿在手中;要想来借,等到立冬”字样的扇面展示给你看,以示婉拒。尽管在学校期间不能很好地使用扇子,但一回到家就可以任意而为了。因为那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有几把芭蕉扇,甚至“人手一扇”也绰绰有余,更有些大人还专门从集市上买回一些小芭蕉扇供小孩子使用呢!
芭蕉扇之所以深受农村人青睐,除了它价格低廉,最主要的是它结实耐用,风大有力。那时候,花几毛钱就可买一把。好多人家还会把自家的芭蕉扇顺着边沿用布条缝上花花绿绿的布边,这样不但耐用,连续用个三五年不成问题,而且美观,那布边就像弯弯的石拱桥,又像是美丽的彩虹,让人爱不释手。在我的印象中,每年夏天,只要家里来了客人,除了倒茶外,紧接着的一个动作一定是递上一把芭蕉扇。递上的是一分真诚,接过的是一丝凉爽。偶尔村子里开会,好多人手里都拿着一把芭蕉扇争相挥舞,就如一池湖水碧波荡漾,很是壮观。
老家人摇扇驱暑动作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粗犷,也有文雅。中午吃饭时,天热饭热,扒拉几口热汤面,豆大的汗珠即刻掉在地上摔几瓣,那一定会摸过一把扇子狂扇一阵,显得是那么粗犷豪放;而晚饭后在树下纳凉时,妇女们倒是十分雅致、轻悠自在。夏季的月光夜,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坐在一棵大树下或路口通风处或池塘边,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有长者为孩子扇的,有晚辈为长辈扇的,也有自己为自己扇的。颤悠悠的扇子扇出了一句句亲情话语,扇亮了头顶上那无数的星星,更扇落了一束束如水的月光。
最难忘的是每年伏天的晚上,溽热蒸人,蚊子嗡嗡。母亲为了让我安然入睡,总是会坐在床边,一边摇着芭蕉扇扇风,一边不停地用扇子驱赶着蚊子,时不时还会哼唱着歌谣,哄着我在扇子扇来的习习凉风中甜甜地入睡。待年龄稍大些后,父亲就会领着我,在腋下夹着一张蒲席赶往村西头的打麦场里,与好多男人和小孩子聚在一起乘凉,既热闹又舒服。那个时候的邻居大伯或大爷总会以各种借口“骗”小孩子给其扇风,我们也总是会高兴地双手握住芭蕉扇的把柄,极其卖力而呈作揖状挥舞着大芭蕉扇,“呼呼”地扇着,直扇得大伯大爷们心花怒放。他们的夸奖声乘着晚风,被扇子一波波如潮水般地扇向打麦场的四周,令人激动不已。
伴随着那些曾经拥有的激动时刻,一把把扇子的往事犹如一次次花开,在我心灵深处烙上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如今,随着空调的普及,好多人已不再使用扇子,但我心中那股扇子扇来的风儿一直不曾间断,把我的回忆浸染得清清爽爽,我也相信扇子那曾经摇曳的美妙身姿将会永远舞动在人们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