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悠
伏天一到,太阳光就进入了一年中最毒辣的时候。这时母亲便把冬衣、冬被从箱底拿出来搭在衣绳上,父亲把粮食从囤中扛出摊在场里,我则把书搬出来,让它们在阳光下曝晒,俗称“晒伏”。
“晒伏”古来有之,明代《帝京景物略》便载:“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有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反复勤日光,晡乃收。”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亦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可见古代布衣伏天晒物晒衣,文人晒书。
那时我还没有书柜,父亲在我的床尾架上木板,我的书便整齐排列在那里。我一摞摞把书搬到院里,一一摆在菜园低矮的围墙上。最初我的书不过是每年攒下的旧课本,当我大学毕业,在堆满书的卧室翻阅幼时书本,看到上面稚嫩的字迹,恍然时光回溯,那是一种美好中略带怅惘的感觉,是旧课本给我的额外馈赠。
当我的书越来越多,围墙晒不下,我就攀着木梯把书晒在房檐上,那里可接受更多阳光。再后来,房檐也晒不下,刚好那时父亲将院中土地铺上水泥,我便在上面晒书。我喜欢把一本本书摆成一条“长河”,坐拥“书河”意未足,把自己想象成“书河”里的游鱼,悠然自得,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刻只有我和书存在,那种幸福的感觉就像饱尝饥荒之苦的农夫忽然仓廪丰溢一样。
晒书能引发不少诗意,杜牧《西山草堂》有“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之句。陆放翁《林亭书事》写“约束蛮僮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平日幽事还拈起,未觉巴山异故乡。”直言晒书乃幽事。不止他,杨万里亦有“晒书仍焙药,幽事也劳神”的诗语。
晒书时念着这些诗句,遥想古人晒书的情景,会觉得作者和书中人物全活了,我甚至能感知他们的呼吸,可谓“晒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不仅如此,晒书也有意外收获,苏轼“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我自然收获不了什么珍贵之物,但从书里翻出几枚好看的书签,或写着几句歪诗的纸片,有时甚至把陈年情书也抖落了,心中便泛起或甜蜜或苦涩的味道……
曝晒了一天的书带着阳光的香暖,与墨香混合而成一种极好闻的味道,我谓之书香。伏天晒过的书,到了冬天书香犹存。我在充满了书香的卧室酣眠,连梦都浸入了书的芬芳。如今,我住在楼上,房内有向阳书架成排,无须再晒书。但这个夏天,我还是决定把书全搬到太阳底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