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红
看到汪曾祺的《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这本书时,我是带着疑问的: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读的内容越多,我越是羡慕汪老先生,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境,他都能发现乐趣、感受乐趣,让生活意趣盎然,让心灵丰富宁静。对于在平凡的生活中逐渐疲软的激情和渐趋无味的心灵,这本书无疑是一碗耐品而回甘的汤药。
最让我触动的是汪老先生对生活的非凡热爱,无论怎样寻常的小事都能引起他的好奇,以一颗童心细致体察、用心品味。我相信世上所有的事,但凡倾注热情认真对待,都能找到乐趣所在。所以,我认为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首先要有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对生命的无比珍爱。因为这样的人是不愿意辜负每一个寻常日子的。
在“人间有味”这个部分,汪老先生写的都是“吃”的事情,从寻常茶话到家常酒菜,从各种鱼的做法到肉的各种吃法,他的文字像是有魔性一般,所到之处,无不散发着人间五味的烟火气象,让我在文字的咀嚼里忍不住满口生津。汪老先生不愧是美食家,每一道菜都做得精致而有新意,还记得他的拌菠菜,竟然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各种调料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在这一系列不胜烦冗的程序中,所求不仅仅是美味,滋养的更是智慧而细密的心灵。品味各色菜肴,本身就是对生活最直观的体悟。在他的一个小孙女如数家珍般数着各种瓜的名称时,汪老先生就思索起“苦瓜到底是不是瓜”的问题,又由苦瓜想到几个文学创作的问题。由此,吃与文学、吃与文化甚至吃与人生都休戚相关,看我们能否用心体味了。
如何培养广泛的兴趣呢?汪老先生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是的,兴趣广泛的人总能通过他自己的方式创造愉悦的时光,而无所擅长又无所爱好的人就不那么容易自得其乐了。特别是到了老年,我经常看见一些在街边或家里枯坐着的老人,当然,如果真的是喜欢静坐,亦是一种乐趣。但可能更多的还是无事可做的孤单落寞,无所适从。长此以往,有些老年人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书中写到了两位捡枸杞子的老人,“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位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他们是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我记得不知是读到哪位作家的文章,每次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母亲,看到她的煎熬,内心就很难受。总想如果母亲喜欢文学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文章读给母亲听,来排遣她的寂寞了!口味杂一点,尝试多一点,兴趣广一点,否则会是损失。
有趣的生活需要惊喜和浪漫,甚至意外和反叛。有时间就外出旅游,从自己活腻的生活里跳到别人活腻的生活里,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鲜;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带孩子吃她喜欢的大餐;某天突然送给心爱的人一个小礼物;哪天心情大好为家人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生活需要意外的惊喜,愿我们都能让身边人感到幸福。有时什么也不做,说点幽默的俏皮话,亦可让人舒畅心怀。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就觉得很有意思。有时我们独自一个人坐着,想到一些事,会不由自主笑出声来。富有幽默感的人大都乐观善良,常在微笑中。汪老先生一家在战乱的时候躲进一个道士观,吃住都很困难,他却回忆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是一个孩子,当偶尔的一些意外打破生活的常规流程时,我们也需要不失童真的单纯。
只有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发现世间美好的人,才能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中,做一个有趣的人,让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感受世间妙趣与美好的一切。做个有趣的人,为自己带来美好的生命体验,为别人带去欢欣和愉悦,为生活增添一抹希望的光彩,何乐而不为?
(作者系郾城区城关镇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