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老年·养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5日 星期

老年人如何改善睡眠障碍


很多老年人想睡觉,可怎么都睡不着,经常晚上10点前上床,翻来覆去到凌晨两三点还是头脑清醒,甚至越睡越烦躁。这究竟是怎么了?

保证深度睡眠是关键

专家称,老年人长期睡眠不好都有一定原因,有的是因为精神疾病,有的是因为身体疾病,还有的可能是由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但最多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也就是心态不大好,心事闹的睡不着。

社会心理因素的诱因有哪些呢?临床常见的比如因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家庭不和睦,或者隔代抚养等,都可能造成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也有是因至亲患疾突发意外,或者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老怀疑自己得病而影响了睡眠等,总之,很多情况都和老年人的“心事”有关。

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所以进行身心调节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睡眠时长还真不能强求,不是睡满8小时才是最佳的。其实人正常的深度睡眠就是在1~2小时,保证深度睡眠才是关键。

睡眠障碍对身体影响大

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睡眠时间会越来越短。但睡眠时间短和睡眠障碍是两回事,老年人睡眠障碍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长期处于睡眠障碍的老年人,会表现出心情烦躁、抵抗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会加重自身疾病等,而这些年来,来看睡眠障碍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80%都是女性。

那么睡眠障碍究竟有什么症状呢?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尤其是随增龄或疾病影响,老年人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

其次,多数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睡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中,如反复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氧含量显著减少、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中、肺动脉高压、抽搐及认知功能下降等。

说到睡眠障碍,很多人都会觉得是睡不着,但它还有另一常见表现——嗜睡。其原因有脑部疾病、全身病变、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因此,了解老年人嗜睡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嗜睡的原因,并使之得到尽早的治疗。

这些方法有助睡好觉

中老年人睡眠时间适中,可促进健康,睡眠过多或不足则会损害健康。专家提醒,中老年人睡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以避免过饱对大脑的刺激,导致入睡难。养成睡前热水洗脚的习惯。

2.养成早睡早起按时休息的好习惯,不干扰睡眠生物钟。

3.每天午睡0.5~1个小时,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4.睡眠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强光照射,不要睡在风口。疲劳打盹最好上床躺下。

5.选择铺置棉垫的木板床为好,枕头高低要适中,选择右侧卧位最适宜,不要张口呼吸或掩面入睡。据《银川晚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