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哪些食品会造成“假性饮酒”,哪些东西食用后禁止开车。
实验食材 水果:榴莲、桂圆、香蕉;食品:蛋黄派、腐乳、槟榔、甜酒;饮料:格瓦斯、红牛、东鹏特饮、菠萝啤;药品、日用品:藿香正气水、漱口水
实验步骤 测试人员食用或使用后,使用酒精测试仪检测。
实验结果 多数食材“沦陷”,但饮料却很安全。
糖分高的水果都很危险
经过实验发现,吃下桂圆,经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很容易超过20毫克/100毫升的酒驾标准。“一颗18毫克/100毫升,两颗就升到36毫克/100毫升,三颗就达到了54毫克/100毫升。”雨花交警大队九中队民警李健介绍,类似桂圆、荔枝这类的水果,不仅含糖量高,并且果皮坚硬封闭性较好,其内部很容易发酵产生酒精,因此容易被查出“酒驾”。
此外,比如苹果、葡萄干、榴莲、猕猴桃等糖分高的水果,都有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因发酵产生酒精而认为假性酒驾。比如现场实验的榴莲,食用后经测试酒精含量达38毫克/100毫升。
发酵类食品也在劫难逃
一些日常的发酵类食品,其制作过程或者发酵后会有酒精,食用后也容易“中招”。测试人员在吃了两块蛋黄派后,经呼气式酒精测试后酒精含量值显示值为66毫克/100毫升,“这个数值达到酒驾标准。”民警说。腐乳的酒精测试含量也很高,食用后有些人甚至能达到110毫克/100毫升的醉驾标准。
李健说,酒糟类食品也是一类引起假性酒驾的“元凶”,比如醉蟹、啤酒鸭、甜酒等,这些食品在烹制过程中添加的食用酒精、料酒、酒酿发酵等,吃多了都很有可能触发酒精检测仪“报警”。例如甜酒,现场酒精含量测试高达193毫克/100毫升,属于醉驾。
多数饮料都“安全过关”
饮料里哪些会“踩雷”?根据学生们的现场检测数据显示,只要不是大量饮用,饮料类的酒精含量都不算高,红牛的酒精检测含量为7毫克/100毫升、东鹏特饮0毫克/100毫升、菠萝啤0毫克/100毫升,被广告称之为“液体面包”的格瓦斯也是0毫克/100毫升。
在药品、日用品里,此前网传容易被测出“酒驾”的漱口水,现场实验里不过是6毫克/100毫升,民警解释这与漱口水用量、品牌差异有关。测试人员一口气吸进去一瓶藿香正气水后,对着酒精测试仪吹了一口气,很快,显示仪指示灯便红了。显示数值飙升到近200。李健解释,这是因为液体里含有大量乙醇,类似药品还有止咳糖浆。据《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