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就是中秋节了,从古至今,歌咏月亮的诗句数不胜数。
有史为证,对明月寄情最深、对月亮描述最广、留下咏月诗句最多的人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等,哪一句不是经典之作?
苏轼也是一位对月亮极其钟情的大文豪。“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句句摄人心魂。
而第一个喊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人是曹操。他的《观沧海》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以及《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写的是如此洒脱、深刻,又是如此缠绵……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感叹“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则留下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样清丽优雅的诗句,豪放和婉约,尽显乱世时词人的矛盾心态。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成了他诗歌风格流派的写照。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推敲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韵律之工整、用词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以鸳鸯蝴蝶派、才子佳人婉约风格著称的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让人欲哭无泪;而柳永感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几乎是愁肠寸断了。
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及《长恨歌》中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还有《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把离人泪、伤感情渲染到了极致。而杜甫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质朴深情。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孟浩然《宿建德江》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杜牧《泊秦淮》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冯梦龙《古今小说》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哪一句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呢?
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