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儿。在市区太行山路天元四季花城小区,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两人结婚已经65年,依然恩爱如初,他们就是87岁的马付员和王秀娥。11月13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1
年过八旬恩爱如初
11月13日,记者来到马付员家里,两位老人给记者打开了门,马付员赶快提醒老伴:“慢点,别着急。”看到丈夫的衣服有了褶皱,王秀娥赶忙用手拉平。
不问年龄,根本看不出来老两口已经87岁,身材瘦弱的王秀娥走起路很轻快,看到记者到访,显得有些羞涩。
说起老两口的爱情故事,马付员老人就笑了起来,两人同岁,都是老郾城人。“当时,我俩住在一条街上,但不是一个大队。大队开会,我们两个经常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就认识了。我慢慢就喜欢上了她。后来经人介绍,我们在1954年农历二月初二结婚了。”马付员说。
婚后,在供销社上班的马付员天天出差,王秀娥就承担起照顾孩子和婆婆的重任。王秀娥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天天出差。婆婆双目失明,为了照顾孩子和婆婆,我没有上班。后来等孩子大点儿,我才去工作。”
两人养育了两女两男四个孩子。如今,儿女们都已事业有成,马付员和王秀娥依然恩爱如初。“年轻的时候,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俩风风雨雨走过了65年,我更应该多照顾她。”说到这些,马付员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
平淡之中见真情
在这个小区,提起这两位老人时,邻居没有不羡慕的。大家都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爱情常青树。“他们老两口,天天没事就手拉着手,一起出去散步,很少听见他们拌嘴,邻居们都非常羡慕他们。”
四年前,王秀娥的听力出了问题,马付员就成了她的专职翻译。散步时,王秀娥会边拍着老伴儿的背边说:“付员,你慢些走!”看到有人看他们,她羞涩地把手收回去,有些脸红。
遇到和熟人聊天时,马付员就会给一旁的老伴儿当翻译。“老伴儿耳朵背,旁人给她说话,她有时听不到。我就给她当翻译,有时候声音大了,她以为我在批评她,就会闹脾气,我赶紧解释并哄她。”马付员说。“他俩恩爱在小区是出了名的。他们也是现在很多年轻夫妻学习的榜样,相互理解,相互依靠,感情和睦,过着勤俭的生活,却恩爱了一辈子。”邻居张大姐告诉记者。
人们都说婚姻就像锅碗瓢盆交响曲,哪有不磕碰的时候,可是在老两口近65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很少吵架。“秀娥是个善良的女人,男人要迁让女人,没有什么好吵的,她说得都对。”马付员说。
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有的是日复一日的相互搀扶,平淡真挚的天长地久。
3
日子清贫而幸福
两位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吃早餐,8点出门散步,11点回来吃午饭,下午2点两人去黄河广场遛弯,下午5点左右回来,吃过晚饭看电视,晚上9点半准时睡觉。
马付员说:“平时,我和老伴儿就出去散散步,一日三餐按时吃一些家常便饭。前几年,我们还经常出门旅游,现在年龄大了,在家没事看看书,听听新闻。只要和老伴儿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当记者问两位老人有没有什么养生秘诀时,王秀娥说:“首先,每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生活要有规律。最重要的是,我和付员互相包容。”
“我们两人都是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以前的生活很简朴,家里能用的东西就留着用,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干一些活儿,这样我和老伴都感到很充实。”王秀娥说。
65年来,他们互相欣赏、互相陪伴,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很相爱,晚年生活过得幸福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