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伟华
在市区受降路滨河春天小区,许多居民提起33岁的刘乐,都会竖起大拇指,他热心小区公共事务,为大家义务服务多年,是小区有名的热心肠。(详见本报昨日04版《刘乐:滨河春天里的热心人》)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日常生活中,居民总有一些小修小补及其他烦琐事,特别是老年人碰到这种事,更会感到心急和焦虑。笔者想,如果小区里能够多些像刘乐的热心肠,不仅可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让居民感到温馨和暖心,而且也使居民有了信任的贴心人,有了问题和想法,都会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小区是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园,让大家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居民盼望有更多的刘乐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向热心肠学习,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爱管闲事”的精神,努力让“爱管闲事”成为我们的本能反应。
一方面,小区业委会要积极动起来,充分挖掘和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让更多有一技之长的热心人投身便民服务。
另一方面,广大居民也要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主动站出来。这样,既能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又可弥补社会优质资源不足的现状,使小区的管理越来越好,居民的生活越过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