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辩中,作为旁观者,为了友谊或者为了维系机构大局关系,有时需要充当调解人。
做调解人并非一件易事。首先,不管是不是别人主动请求主持公正,在开口之前,都应该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资格:自己在争执双方心目中地位如何?对这件事了解的程度如何?劝说技巧如何?每一点都关系到做调解工作的最后成效。
其次,面对感情冲动、各执一词的矛盾双方,作为调解人,首先应该心平气和,保持中立,应该记住实质上是“和事”来了,而不是真的要你仗义执言,主持公理。如果一定要得出个是非分明的结局,也最好待大家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再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
劝说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折中。考虑双方最大可能的让步,提出折中的办法。在提出最后建议之前,要让双方充分明白,不做出丝毫让步对大家都没有益处。
2.冻结。若双方距达到和解还相当远,可以考虑用“冷处理”的方法,转移一个话题,以结束争辩。
3.各个击破。若能把发生冲突的双方隔开,再分别予以劝解,忌讳会少去许多,调解人也不必处处为一言一词费尽心思。
4.息事宁人。有许多争执并不存在什么是非曲直之理,作为调解人,明知无法劝其统一,不如顺其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求息事宁人,不必太认真。据中国礼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