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视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3月27日 星期

舶来词的汉化之路


汉英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共通之处在于各自语言文化体系中原本就平行存在与之对应的概念和表达,可以直接指建立对等联系;而属于彼此语言文化中特有的部分,则需互相借鉴,实现异质语言文化的本土化,建立起新的共通。舶来词就在后一种情况中应运而生,翻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舶来词“汉化”时所用的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音译法,就是将源语词汇根据读音翻译成汉语谐音,这是舶来词进入汉语最普遍的方式,例如,特朗普(Trump)、芝士(cheese)、拷贝(“copy”)等。

第二种是直译法,指字对字翻译,即根据源语词汇字面意思将其翻译成对应中文词汇,例如“Money Laundering”(洗钱),再比如 “hot potato”(烫手山芋,山芋即“番薯”,于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这个成语其实也是一个舶来词)、“black horse”(黑马)等。

第三种策略意译法是指按照源于词汇含义将其翻译成对应中文,而不必拘泥于字面意思,例如前文提到的“Circuit Breaker”(熔断机制),以及“vitamin”(维生素)、“cement”(水泥,水泥于1889年传入中国,呈灰色粉末状,此前都是洋人生产的,所以当时叫“洋灰”,后中国可自行生产,因其与水相和成泥状,故得名)等。

还有一种策略是意译与音译的混用,即保留源语词汇中一部分的含义与另一部分的谐音,或者保留整个或部分源语词汇读音并添加上表示该词属性和意义的词语,构成一个完整的汉语词汇,例如 “card”(卡片),取“ca”的读音“卡”,补上属性“片”,构成 “卡片”这个词。这种做法既简洁又形象,很自然地完成了两种语言的“嫁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