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视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3月27日 星期

各地方言中保留的舶来词


中国对外交往由来已久,同其他各种文化、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碰撞,对人们的语言和思维带来深远影响,在不同方言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北京是一座厚重的城市,近代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郊民巷曾是各国使馆驻地,于是北京话中就吸纳了个别的“洋文”。北京土话中有个词叫“额勒金德”,来自老北京八旗子弟学说英语“elegant”时的汉语化发音,含有“优雅、拔尖、最好”之义,但翻译成“讲究”更贴切。该词在马三立、郭德纲的相声中均有出现,引发很多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个词很土,但它和音译英语单词没有本质区别。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方言中自然少不了从英文等外文中借用的词汇,有些甚至沿用至今。例如瓦特就是“water”(水)的谐音,形容人的脑子进了水,坏掉了;老虎窗(屋顶窗户,roof window),就是“roof”的音译加“window”的意译;昂三,“on sale”(打折)的音译等。

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桥头堡。粤语中也吸取一些英文舶来词:士多就是“store”的音译,意为店铺;澳门特色糕点的蛋挞(egg tart)中的“egg”意译为“蛋”,“tart”音译为“挞”。

北方重要港口青岛的方言中也保留有舶来词。提到青岛很多人会想起肤白貌美、身材高挑的青岛大嫚,而“大嫚”这个说法最早来自德语单词“damen”(女士)。在近代,山东曾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青岛更与德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青岛人把下水道称为“古力”,是德语词“gully”的音译。

总而言之,舶来词不论以何种方式进入汉语体系,都成为汉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舶来词借着汉语极具包容性的土壤落地生根,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汉语的容量,二者共同构建起不同文化、语言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