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4月10日 星期

古画里的春日美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个冬天,因为新冠病毒疫情,人们对春尤其向往。就让我们在2020这个特殊的春季,在古画里欣赏春日美景,感受春暖花开吧。

佚名(宋)《碧桃图》

徐熙(南唐)《玉堂富贵图》

唐寅(明)《桃花庵诗图》

三月桃花盛开,可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作为较早感受到春天的花卉,画家常常将桃花与柳树结合,表现春天。清代画家华嵒的《桃潭沐鸭图》,没骨桃花和倒垂的柳枝,以及墨笔勾勒的鸭子,透出一股融融暖意。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人创作的《碧桃图》,虽然画面仅绘桃花两枝,但娇艳的桃花以及含羞的花苞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成为点缀文人心灵归宿的必备,在他们所绘的“桃源图”中经常能看到桃花的形象。明代画家蓝瑛《桃花渔隐图》中,一红袍官员与高士在湖中篷船上相对而谈,这也是大多文人的理想,年轻时可以出仕为官,晚年则可以归隐山林。有的时候,文人也通过描绘桃源中的渔夫,追求一种“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幸福生活。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画家吴伟的《渔乐图》,二十余艘渔舟中,渔夫或垂钓或闲聊或卧于舟中,展现了渔民繁忙却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则创作有《桃花鳜鱼图》,桃花娇艳而生机勃勃,鳜鱼形态有趣生动。

与桃花相伴终身的艺术家是明代画家唐伯虎。晚年,他在苏州城建筑了桃花庵,并作《桃花庵歌》。他留下的画作《桃花庵诗图》,画面题款:“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之后的海棠,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似乎有点市井气息,太过艳俗。也许正是这样,追求富贵的五代花鸟画家几乎都曾绘有海棠,或整幅画面为海棠,或与其他花卉、禽鸟、湖石、游鱼联合构图。南唐时期的徐熙《玉堂富贵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用石青衬地,极富宫廷特色。宋代画家留下的《海棠蛱蝶图》,描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间,渲染出隽永的春意。南宋画院待诏林椿创作的《海棠图》团扇,海棠色彩艳丽,形象如生。

海棠虽然俗艳富贵,但在孤傲的苏轼、朱耷眼中却别具韵味。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至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一带做官,时值春光烂漫,花草茂盛,苏轼创作了一首咏海棠的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在苏轼看来,自己和海棠一样,当桃李漫山生荣时,这样美的海棠却被造物主安排在“空谷”,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境。在艺术界,总是“白眼向人”的八大山人朱耷,面对海棠时却脉脉含情,当他踽踽独行在曲折的溪水边,看到娇艳的海棠花瓣落入溪水中时,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朱耷《题海棠》),希望自己心如溪水,伴随美丽的海棠花过河桥。

据《西安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