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与西药的最大区别是,很多时候都要煎成汤剂,且需讲究服用的温度。比如,有些汤剂需要热服或温服,有些则要冷服。
汤剂一般采用温服,容易入口,不会刺激胃肠,也利于胃肠对药物的吸收。但中医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基本理论,为更好地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服用汤剂时就有温服或冷服的讲究。
适宜温服或热服的有:1.发汗解表剂(药),能发汗解表散邪,如麻黄汤、桂枝汤等,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的治疗,如外感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热服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出的目的,有时还常常配合喝热稀粥、姜汤等,以调和胃气、助力发汗解表。2.温里散寒剂(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如理中丸、四逆汤、小建中汤等,可用于虚寒症,如脾胃虚寒、脾肾虚寒等,以免凉药损伤阳气。3.温经散寒除湿剂(药),具有温经散寒除湿的功效,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汤等,用于寒湿痹症,如风湿关节痛、筋脉拘挛等,热服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
适宜冷服的有:1.清热药(剂),具有清热泻火、清解暑热、清热解毒等作用,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清营汤、龙胆泻肝汤等。冷服更能帮助寒凉药发挥清热作用。2.服药呕吐者,冷服可减少呕吐。
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