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鹤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三位名人传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位天才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人类创造了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永恒的文学之光。
相对于《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的篇幅最短,30页的文字概括了贝多芬的一生,从人物形象、家庭出身、性格形成到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分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永不屈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铁血英雄。
苦难的童年,缺少家庭呵护的温情,他的艺术天分在扛起家庭重任下顽强成长;创作的盛年,他的听力持续下降,饱尝绝望依然在作品中注入无尽的生命活力;在爱情的幻象破灭后,他忍着身心的重创,依然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创作出《月光曲》《第五交响曲》《欢乐颂》等经典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曾无数次遭受命运施加于精神和肉身的种种暴虐,这令人绝望的痛苦非但没有摧垮他的意志,却使他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屈呐喊。几个世纪以来,这句振聋发聩的命运宣言犹如炽烈的火种,点燃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困境中不屈前行。
如果贝多芬的人生是用苦难铸就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就是用痛苦编织的苦难颂。这个出生于佛罗伦萨的贵族少年,少年时就展露出卓越的艺术天才。13岁到画室当学徒,最初的作品便获得极大成功,23岁时雕刻出世界名作《圣母哀悼基督像》享誉欧洲。成功为他带来了名利和荣光,但对于一个率性而为的艺术家却是桎梏。
他内心也许只想一直做他钟情的雕刻,现实却不容许一个艺术家任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一切都要靠恩主的支持,从而也受其控制。米开朗琪罗时时被打断自己的工作为达官权贵效力,这让他苦恼不堪。当艺术家的骄傲和梦想被现实和权力碾压时,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却在血汗的浇灌下开出神圣的艺术之花。他的雕塑作品《摩西》《昼》《夜》等作品在其去世几百年后仍熠熠生辉,光耀后世。
在罗曼·罗兰笔下,列夫·托尔斯泰如同照亮我们心头阴霾的星辰,他的真诚、睿智和忧思在作品中都折射出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作者以时间为轴,剖析了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轨迹。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在宗教信仰、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他心怀仁爱,超脱阶段种族的差异善待民众,幻想以“爱”和“善”唤起全人类。心怀大爱的他无视阶级差别,深入劳动人民,使用他们的语言、体察他们的生活,为民众发声。作为社会名流,这样的特立独行让他与政治党派和宗教势力格格不入,也不被家人理解,孑然一身,在理想和爱的祭坛上,他独自享受着精神升华的盛宴,也忍受着同类的冷漠,舔尝着失望和孤独。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致力于全人类的爱,他带着一种博大、温暖的爱去观察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并找到爱他们的理由,他用这根博爱之链把宇宙洪荒连在一起,并深入到生命的根源。他拥有命定的天赋,却不因此自矜自骄;他深入普通民众,说出普通人想要说的话;他不与特权者同流合污,追求人人平等,就像他自我命名的所有名字中最温馨、最美丽的那个——“我们的兄弟”。
三位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正义和真理,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三个光耀千古的名字,三座无法逾越的丰碑,无论时间的洪流淘尽多少历史尘沙,罗曼·罗兰在这本《名人传》中树立的这三座丰碑依然骄傲矗立。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英雄的辉煌,也能体味人性的软弱,我们敬畏不朽的天才,更爱这高尚的灵魂。一直闪着光,唯有善良一直不沉没。
《名人传》
罗曼·罗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