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星期

大力整治粮食浪费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要进一步制止餐饮浪费,还要打出组合拳。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2013年底,中办、国办制定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切实压减不必要的公务接待,加强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实行县以上接待信息公开并强化对接待问题的问责。从制度上让大吃大喝“报销无门”。

针对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多管齐下

除了中央出台的规定条例,要想让餐饮节俭成习惯,还必须通过法治发力。专家表示,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多管齐下,首先对于消费者要推出惩戒制度,规范餐饮行为,惩罚浪费行为;对于餐饮企业,则要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刚性长效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表示,“由于我们中国这种特殊的餐饮方式,有一些新的餐厅,我们不知道它量的大小、盘子的大小,造成了浪费。要双管齐下,从立法的层面,从制度规定的层面。”

各地因地制宜 立法惩戒浪费行为

除了国家层面,这些年来各地其实也在积极探索立法监管,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珠海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珠海市餐饮浪费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顾客被误导点菜过多等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会责令改正,并警告,若经营者拒绝改正或在指定期限内未改正的,政府部门可视浪费情况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2014年,沈阳市文明办号召所有餐饮单位主动下调各类宴会标准,打造节约环保的宴会新风。

成升魁说:“我观察到各地现在出台了一些政策,比方限制宴会的桌子数、限制消费总量,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