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导致坏死。临床上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日渐增多,使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
心肌梗死常见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种:
重体力活动。过度疲劳或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往往使病人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心肌需氧量猛然增加,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梗死。
情绪大幅波动。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暴饮暴食。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天气变化过大。每逢秋冬季节是心梗的高发季节,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变化,从而诱发心梗。
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吸烟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日常生活中心肌梗死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预防,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来预防心肌梗死发生。同时在公众中普及心梗相关知识,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诊。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胸闷、乏力、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3.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4.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市六院提供
■本期解答专家
赵森,市六院业务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我市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之一。毕业于郑州大学,兼任中国心力衰竭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漯河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首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省全民健康促进心血管分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及高血压防治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修。擅长冠心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老年病的诊治,参与并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百余例,先后荣获省“中原健康卫士”,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首届十大最美卫计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