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名19岁的宁波女孩挤鼻梁上的痘痘引发颅内感染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惊呼没想到连挤痘痘这么常见的习惯,原来也这么危险!
其实,不仅是挤痘痘,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习惯行为,比如掏耳朵、舔嘴唇,都可能暗藏健康风险。那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为什么会危害健康?
面部痘痘不能随便挤
很多人都有过脸上长痘痘的经历,但挤长在面部三角区内的痘痘,可能会带来风险。
所谓面部“危险三角区”,即面部以嘴唇画一条直线,以鼻根部为一个点,连接起来的区域就是危险三角区。这部分的面部血管丰富,并与颅内血管相通。人的双手每天会接触无数细菌,脸部皮肤也并不是完全干净,动手挤痘,这些细菌或病毒可能会顺着伤口背后的血管传播,引起大脑中的海绵窦发炎。而海绵窦在大脑中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海绵窦发炎后,这些细菌或病毒就会通过这个交通枢纽感染大脑的其他部位,轻者会感到头晕、头痛、呕吐,重者可能会发高烧等。
舔嘴唇撕嘴皮小心唇炎
气候干燥的秋天,嘴唇干燥起皮是常事。碰到这种情况,舔嘴唇,撕嘴皮……这些习惯你是不是都有?小心慢性唇炎找上门。
嘴唇上有少量的水分和油脂,用来保护嘴唇的湿润。舔唇时,唾液会带走唇部本来就很少的水分,造成越干越舔、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另外,当嘴唇干裂,很多人还有用手撕皮的习惯,这会导致唇炎越来越严重。由于唾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嘴唇上的唾液蒸发后,这些大分子的蛋白质会残留在嘴唇上,与唇部脱落的细胞一同形成痂皮。由于痂皮下方的组织不完整,如果强行撕去,就会造成更多的局部渗出,从而形成更多痂皮。
经常掏耳朵可能伤耳膜
很多人没事就喜欢掏掏耳朵。耳耵聍其实是皮肤腺体自行分泌的物质,包含了灰尘和皮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阻挡异物进入耳道,还能保护耳膜。耳道有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耵聍都能自行排出。
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耵聍对耳道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损伤耳道、鼓膜,引发外耳道感染、中耳炎、耳道疖肿等。另外,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的器具就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中耳感染,可引起耳聋和眩晕症状。
乱撕倒刺可能导致拔甲
秋冬,手上长倒刺也是常有的事。看到倒刺后,总会有人忍不住去咬或者撕,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口,引发感染问题、甲下脓肿等疾病,严重的甚至需要拔甲。
医生建议,处理倒刺,最好是用锋利和干净的小剪刀或者指甲刀,从倒刺的根部来切断,之后可用碘伏进行消毒。长倒刺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干燥,秋冬时节应注意皮肤保湿。
据《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