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

八旬老人醉心曲艺创作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他退休后醉心曲艺创作,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中,他的包里常年带着铜板和竹板,走到哪里都能即兴为大家表演一段。他,就是81岁的黄增玉。12月20日,记者来到市区辽河路西段黄增玉老人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年轻时与曲艺结缘

“我们国家重孝道,发布新二十四孝。孝敬老人要记牢,听俺逐条做介绍……”12月20日,记者见到黄增玉时,他正在练习快板《新二十四孝要做到》。“作品需要经常练习,才能给大家呈上精彩的表演。”黄增玉说,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后就是锻炼身体,其余的时间,他基本上都用在了创作和练习作品上。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有大段的词,需要背得特别熟练才能表演,有时他半夜睡不着觉,也会躺在床上默默练习。

提起自己与曲艺结缘,还要从在部队时说起。年轻时,黄增玉参军成为一名工程兵,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山东快书,他常常一有空就跟着部队的文艺组学习,在这里,他开启了最初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之路。从部队转业后,因为工作比较忙,他就把这项爱好暂时放了下来。退休之后,他又拿起手中的笔,全身心投入创作。

退休后坚持创作

退休之初,在空冢郭镇,黄增玉找来一些文艺爱好者,牵头成立了一支“法治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在各村巡回演出。由于演的是农村事,唱的是乡土情,颇受当地村民的欢迎。2001年,他跟随儿子来到市区居住,不再负责宣传队的工作,但是仍然坚持创作、表演。

创作需要收集素材,激发灵感,为了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好作品,黄增玉来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人唠家常,听他们讲述身边的故事,同时,他常年读书看报,家里常年订阅报纸杂志,家人知道他爱看书,也常常给他买来各种书籍。“搜集素材需要留心,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搜集素材和构思作品方面。”黄增玉表示,创作来源于生活,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退休至今,他已经创作出包括山东快书、快板、数来宝、戏曲等多种形式的作品百余个,内容包括饮食保健、孝老爱亲、新农村建设、革命战争故事等多个方面,展现出老人细腻的生活体会与厚重的家国情怀,有的作品还曾在杂志上发表。

黄增玉随身背的包里常年带着铜板和竹板,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唱到哪里。除了自娱自乐,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演出,把感动和欢乐带给更多的人。如今,虽然已经81岁,但黄增玉仍然坚持创作。“创作需要动脑,打快板需要动手,表演需要动口,脑、口、手都动起来,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多好处。”黄增玉表示,曲艺创作、表演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成了自己的养生秘诀。未来,他还要在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黄增玉老人在家里练习快板。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