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奇伟
自儿子出生后,为让我和爱人安心工作,母亲离开老家舞阳县孟寨镇邢王村,到我和爱人工作的学校,为我们照看年幼的儿子。家里只剩下70多岁的老父亲,成了“留守老人”。
昨天冬至。为了让一家人在冬至节气里团团圆圆一起吃顿饺子,我就动员爱人回家和父亲团聚。爱人说,儿子近段时间感冒,一直在吃药,不见好转,出门怕儿子受了风寒,加重感冒。想想也是,爱人也是为了儿子的身体。一边是生病的儿子,一边是年近八旬、独自在家的老父亲。我该何去何从?“你和咱妈回家吧!”爱人说。
冬至大如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气里,不能让父亲冷清度过!年迈的父亲,现在急需我的关心和呵护。想到这里,我叫上母亲,骑着车子往老家赶。
回到家里,没见到父亲。在这雾霾天气里,父亲又下地干活了!我们等了好久,父亲才回到家。一见到我们,父亲感到很意外。听母亲讲述事情原委,父亲没说什么,眼眶却有些湿润了。我和父亲母亲动手包饺子,父亲说:“咱在家包饺子,咱吃点儿,给霞(我爱人)和孩子剩点放进冰箱里,回学校的时候给他们带回去。”
母亲擀皮,我和父亲包饺子。在这个我从小长大的熟悉的院落里,我曾经度过了很多个冬至。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长大以后,听老人说,冬至这天得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会冻坏。为了不让耳朵冻坏,每到冬至,家家户户总会准备大肉、萝卜,包饺子。在我们家,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拔萝卜、洗萝卜;母亲盘饺子馅、包饺子。等饺子包够两“锅拍”的时候,父亲就起身准备木柴,生火烧锅、煮饺子。每次煮熟饺子,父亲总会喊我们拿碗盛饺子。当我盛一碗饺子让父亲先吃时,父亲总会笑着说:“你们先吃,我下饺子。”当一家人吃得差不多了,父亲才盛一碗饺子端到客厅里细细品尝。就这样,一家人在说说笑笑中度过冬至。
现在,父母都已头发花白。我们一起包着饺子,感受着浓浓亲情在身边流淌,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