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近日,网友“鱼儿”在朋友圈发帖说,市区汉江路南侧的一个健康常识宣传栏上有错别字,误将“菜篮子”写成了“菜蓝子”。1月10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的确如此。(详见本报昨日04版)
宣传栏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报也报道了多起。比如,把“重礼仪”写成“重力仪”、把“乐奉献”写成“乐风险”、把“环境”写成“坏境”等。
宣传栏之所以错字不断,一方面是宣传方提供给制作公司的内容本身就有错,制作公司只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是制作公司在制作宣传栏时,由于没有严格把关,出现了错别字。说白了,都是缺乏责任心所致。
张贴宣传栏,尤其是公益宣传栏,除了宣传自己,更是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旦出现错别字,不仅让人诟病,且有损城市形象。
因此,对于张贴宣传栏,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把关,担起责任来,绝不能把制作和张贴宣传栏的任务都承包给制作公司后就不管不问。在制作好宣传栏后,一定要审核,认真校对。张贴出去后,还应跟踪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