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天下美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

寒露养生:
滋阴润肺去秋燥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竞相开放,相比之前的“白露”节气,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在节气转换、气候逐渐变得阴冷的时候,养生特别受到关注。此时人们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保养阴精为宜。

秋季气候干燥,肺、呼吸道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有相应调整。有资料显示,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蒜类。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除此之外,寒露时节菊花普遍开放,在观赏菊花的同时,某些地区也有“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的习俗。据悉,在寒露这一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晚综

寒露

■延伸阅读

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第17个节气,也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也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古人把寒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指,寒露到来,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始黄华”则意味着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