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薛宏冰)近日,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联合辖区公安民警,刚柔相济,耐心说理,成功和解了一起“执行难”案件。
2013年3月,王某承包了何某家宅基建住房工程。施工中,建房工人李某不慎摔伤,住院治疗费共花费3.5万余元。因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李某将何某和王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王某赔偿李某2.6万余元,何某赔偿4.6万余元。何某认为自己把工程承包出去了,不该承担赔偿责任,拒绝履行判决义务。
李某申请源汇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立案执行后,何某外出务工躲避执行。该院在调查何某的财产线索时也未取得进展。因何某已年满70岁,又不宜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协助查控,案件因此陷入僵局。近日,申请人李某向法院反映,何某因事回家,要求对何某采取强制措施。针对李某提供的线索,法院立即做出安排,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拘传何某。
“俺俩一个村,我想着给他赔点钱,这事就算了结了,没想到他把我告到法院了,我不能理解,所以才回避法院执行。” 当执行法官和民警赶到何某家向其出示证件要求配合执行时,何某的心理防线受到极大地冲击,道出了迟迟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原因。
执行法官见机将申请人李某家的困境做了详细介绍,从法理与情理两方面入手,对何某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并深入讲明法律后果,让何某及其家人的心结逐渐打开。在执行法官和民警的耐心劝说下,何某当即表态与申请人协商。随后同李某达成和解,一次性支付李某赔偿款4万元,案件得以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