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当心“秋燥”伤人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意思是“去也”,表示炎热渐消,暑气至此而止。
“21日‘出伏’,23日处暑,都是气温明显下降的开始。‘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自此后,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起,天地清明,人们可以尽情拥抱阵阵凉爽,感受‘天凉好个秋’。”赵之珩说。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处暑时节,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秋色宜人,秋云飘逸,秋水潋滟,秋日的美景在广袤的大地上如水墨画般铺陈开来,五彩斑斓,令人遐想,让人沉醉。
新秋时的景色虽美,但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少,气候干燥,也是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因此,人们在享受美好秋游之时也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
天文和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当心“秋燥”伤人,在增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少吃或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莲藕、蜂蜜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防秋乏“三步曲”
一、睡眠充足
要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早睡早起,可以适当午休,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二、饮食清淡
少吃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
吃蔬菜、水果,既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又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要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
三、科学贴秋膘
进入初秋,食欲好转,大家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年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专家提醒,不要急着贴秋膘。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