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长编”,就是资料汇集的意思。在动手做一部大书前,先把有关资料尽可能搜集齐备,记录在案,然后就可以正式动手了。
司马光和他的伙伴们发意撰著《资治通鉴》,就先从做长编开始。鲁迅在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的信中写道:“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长编只是准备性资料而非最终成果。可惜他忙于“战斗”,未能编著“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连长编也没有动手。
现在得到很高评价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原本是丁文江(在君)为撰写梁启超传记的准备性资料汇编,后来正式出版了。胡适在该书序言中明确指出:“在君最初的意思是要写一部现代式的《梁启超传记》,年谱不过是写传记的‘长编’而已;不过是传记的原料依照年月的先后编排着,准备为写传记之用。”可惜稍后丁氏匆匆去世,梁传未及动手,而此《长编》中多有宝贵的材料,遂单独问世。
现在有一种倾向,似乎资料长编就是最好的成果,而如何在长编的基础上博观约取、提炼加工,做成“现代式”的著作,似乎倒有些被忽略了。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