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解答专家
段红霞,主任医师,市六院神经内科主任,现任河南省神经变性病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学会青年委员、河南省癫痫学会青年委员、河南省睡眠障碍学组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重症学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会委员、河南省神经介入学会委员、漯河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癫痫学会副主任委员,是漯河市医得先进个人、漯河市最美卫计人等奖项的获得者。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一附院学习,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获漯河市科技成果奖四项。擅长急慢性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帕金森病、脑炎、神经肌肉病变、睡眠障碍性疾病,以及各种肌无力疾病。
身体一向健壮的张大爷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人变得越来越“懒”,老犯困,白天常常一坐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夜里睡着了却翻来覆去,常说梦话,甚至拳打脚踢,跌下床来。性格也越来越“轴”,整天板着个脸,面无表情,还老抱怨老伴做的饭菜没有味儿,不如以前香了。到医院详细一查,大夫怀疑他得了“帕金森综合征”,没过多久,张大爷出现了明显的行动缓慢、手抖、小碎步、面具脸等症状,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经过规律的药物治疗,张大爷又恢复了以往的谈笑风生。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帕金森,市六院神经内科主任段红霞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就像我们年龄大了视力会减退,皮肤会长出皱纹一样,脑内一种叫多巴胺能的神经元也会慢慢衰老、功能减退、脱失,导致一系列的以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的临床症状。我国帕金森病人总数约2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逐年增加,但由于环境污染、遗传基因、毒素接触等综合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深受其扰。
帕金森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易感期,主要指携带有与帕金森病相关的遗传基因的人,或有接触环境毒素史、脑外伤及煤气中毒史的人群。易感期只代表其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较高,不代表已患病,许多人可能终生不发病,但很有必要进行定期追踪检查。
第二阶段就是高危期,指那些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的人群,尽管这些人临床上尚不能确诊为帕金森病,但很可能已处于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进一步发展将很快出现典型的帕金森病表现。
第三阶段是运动症状期,患者出现了动作缓慢、震颤、面具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个时候就已经是患病阶段了,需要及早到医院就诊,辅以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电生理学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及早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治疗以整体护理+全程管理为原则,需要患者、医生、家属及社会的通力协作。
本报记者 刘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