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勇
周末,我回到农村老家,妈妈问我中午吃什么饭,我说做汤面条吧!就吃你以前做的那种用芝麻叶做的黑菜糊涂面。
妈妈说:“你回来了,买点肉,炒几个菜,做点好吃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还吃黑菜糊涂面啊!”
我说,现在有的饭店专门卖手擀面,做黑菜糊涂面。生意很好,红火得很。人们对鸡鸭鱼肉吃腻了,早就不稀罕了。吃点手擀面,倒是觉得新鲜,绿色环保,还很健康。妈妈听了,笑了起来。她说,谁喜欢吃那“忆苦思甜”的饭啊!那时候不就是因为穷,吃不起好的,又没有面条机,没办法才吃手擀的黑菜糊涂面。
小时候家里缺衣少食,过年才能凭肉票买一点大肉。平时想吃肉,简直是一种奢望。在我的记忆里,每天中午都是清水煮面条。没有钱买油买菜,就从田间路边找点野玉米菜,或者红薯叶下锅。多吃这些野菜叶子,就是为了节省粮食。哪天吃一顿蒜面条,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妈妈年轻时面条擀得好,生产队的时候,有的干部派到我家吃饭,或者有的社员帮家里盖房子,妈妈就做捞面条招待。在我家吃过以后,他们都夸妈妈做的捞面条好吃。因此,还在村里出了名。那时候,妈妈为了招待客人,全是用小麦面做的面条。而我们平时吃的多是杂面条,面条不可能擀得又光又长。
那时候很少吃小麦面,多吃粗粮。吃多了胃里难受,缺少油盐酱醋调料,难以下咽。妈妈为了让我们多吃饭,变着法子用粗粮做出各种饭食。但中午很多时候就是杂面条,等到水开面条下锅,再放菜叶。冬天,野草都枯了,没有青菜吃,就吃晒干的玉米菜、萝卜缨、干豆角、芝麻叶等。手擀面的面汤呈稠糊状,但因为菜叶太多,没有调料,也没味道,早就吃腻了。
这天中午,妈妈做了一顿手擀的芝麻叶面条,我吃了以后,觉得清素可口,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手擀面。特别是芝麻叶那种特有的味道,真是回味悠长。
现在市场上各种肉类和瓜果蔬菜应有尽有,但时间长了总会想起妈妈做的手擀面,那种朴素,自然的饭菜养育了我。妈妈做的手擀面,盛满了我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