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德安
紧赶慢赶,终于在月底前赶回家。当她手捧一双亲手做的千层底老年布鞋出现在母亲面前时,已经是农历闰四月的二十五了。
她叫郝卫玲,四十岁出头的年纪,生活的磨炼和岁月的风霜在她身上呈现出成熟、干练和稳重的气息。多年来,她一直在南方打工,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已参加工作,家里唯一让她挂念的是年近八旬的老母亲。由于疫情的缘故,复工较晚,加之员工紧缺,生产繁忙,请假很不容易。即便如此,卫玲还是向工长好说歹说,为自己换来了几天宝贵的假期。
今年闰四月,按照民间的习俗,逢农历闰月,做孩子的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这个习俗也许只是来源于某种传说,但对于卫玲来说,却是老天又额外赐予她一个向母亲尽孝的好机会。她感恩母亲,是母亲当年意外发现了她,当时,刚出生的她置身于一个纸箱内被丢在澧河河堤上。微弱的啼哭声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把她幼小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拯救下来。在这个家里,卫玲没有成为多余人员,更没有被认为是“捡来的”。她和哥哥、姐姐一样享受着母亲的爱,享受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母亲如母鸡育雏一样把她养大、送她上学、教她人生的每一步。她也看到了母亲头上日见增多的白发和逐渐佝偻的身躯。当她做了母亲以后,更加深刻理解了母亲的不易和伟大,发誓这一辈子都要好好孝敬母亲。
今年闰月,她十分重视这个机会,因此,返岗复工时便做足了准备,把做闰月鞋所用的材料全部带上,利用下班的时间,一针一线认真地做。她也曾在纳鞋底时不小心弄断钢针扎破手指,那细细的麻绳不知在手上勒出多少血道子。其实,她完全可以买一双老人鞋孝敬母亲,既美观又体面,但她没有这样做。她坚持要亲手做一双适合母亲双脚的鞋子,让母亲穿上后不脱脚、不硌脚,要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一针一线倾注进鞋子里,让母亲感到女儿时时刻刻就在身边。就这样,一双“闰月鞋”终于做成了,而唯一遗憾的是回来得晚了些。俗语说“闰月鞋,闰月穿”,而此时已是月底了。
当她亲手把鞋子穿到母亲脚上,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妈妈,我回来晚了。”母亲却抚着她的秀发连声说:“不晚,不晚!”随即,温热的泪珠滴落到她的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