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运动注意事项
1.勿空腹长时间运动。
2.勿在饭后1小时后或睡前1小时进行剧烈运动。
3.较长时间运动时,应“少量多次”补充水或运动饮料。
4.在寒冷天气运动时,要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擦汗并换干净保暖的衣服。户外跑步者可以戴魔术巾围脖,以减少感冒。老年人、慢病患者不要在极端天气(大风、大雾、大雪、严寒等)进行户外运动,注意病情变化。
5.注意运动技术要正确,技术错误容易导致局部负荷过大,引起劳损。
6.雾霾指数超过150时,不建议进行户外运动。
7.出现运动损伤者,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避免反复受伤,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8.参加任何运动,要确保“安全第一”,运动前要先做好热身活动,以减少运动损伤发生。运动后积极采取放松恢复措施,注意营养补充。
9.做到适量运动、合理营养、心理平衡、戒烟戒酒、生活规律、定期保养。
据《陕西日报》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比如,有氧锻炼可以选择慢跑、自行车、游泳、广场舞、健步走等;混合供能锻炼可以考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无氧锻炼可以选择力量锻炼、高强度间歇运动等。
没有特别喜好的人,推荐采用“健步走或者慢跑+自体重量力量”,适合大众,时间和地点均便于安排。也可以通过加入运动团体,以互相督促,或者通过运动打卡的方式,帮助自己养成运动习惯。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人由于身体健康状态和运动基础不同,对运动负荷承受能力差异较大。普通人只要做到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上2次力量练习即可。
经过运动风险评估,绝大多数人都是适合运动的人,(极少数运动风险高的人,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一般而言,适量运动者出现运动伤害的风险较低,过量运动会增加运动风险。
总体来看,运动不足的人,出现慢病的风险最高,对大众健康的损害远远大于运动过量带来的危害,因此,对大众而言,可以说“动则有益”。
运动后,当主观感觉“有点累、微喘、说话费力”即可。锻炼后精神愉快,体力充沛,无异常不适感和十分疲劳的感觉,说明总运动量适合。
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每周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2次力量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