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气候变幻无常,尤其是早晚与日间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老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时病。那么,“春不忙减衣”,究竟该怎样“捂”呢?
捂下 由于“寒从脚下起”,故传统养生主张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即加强腿脚的保暖。老人体质较弱,不可急于脱去保暖下装,同时要注意穿好具有保暖性能的鞋袜,务须保持好“温度”,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病。
捂头 头为“五阳之首”,最易散温,使热量由此丢失,因而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讲,戴顶适宜的帽子会起到如同暖瓶瓶塞一样的保温作用。
捂背 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兼之与气血“命脉”心肺相邻,故其保暖显得格外重要。春天减衣时,老年人莫忘留件适宜的背心,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
捂腹 腹为阴中之阴,患胃肠病和妇科病的老人要加强保暖,除了穿件背心外,最好不要穿开衫,或将上衣扣子随意解开,睡觉时要注意盖好腹部。
居捂 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是件好事,但虚邪贼风也会由此鱼贯而入,室内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尤其是年龄大的人,晚上务必要关好门窗,居家或办公切莫坐在迎风处。
动捂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抵御春寒与春病最为积极有效的办法,“春捂”贵在动静结合,宜以动代捂;在万象更新的春天,体质本就弱的老年人应多出户外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与充满蓬勃生机和盎然春意的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