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意在祈求丰收和吉祥。
张訸说,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后来由于佛教介入,从南北朝开始,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之后成为习俗。
一岁之末为“腊”,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晚综